你可能无法想象,象征着全球治理最高级别的联合国总部,如今正陷入前所未有的财政困境。 电梯停止运行,办公室照明减少,暖气温度调低,甚至连日内瓦总部都曾被迫闭馆两周以节省开支。 这一切都源于一个简单而又复杂的原因,缺钱,缺大量的钱。
截至2025年9月中旬,联合国193个会员国中仅有128个缴纳了今年会费,包括中国、美国、俄罗斯在内的60多个国家尚未结清账单。 这导致联合国面临约24亿美元的经常预算会费缺口和27亿美元的维和预算缺口。 秘书长古特雷斯已提议2026年将常规预算削减15%以上(约5亿美元),并裁减2681个工作岗位。
美国的“政治游戏”
美国是联合国最大的欠费国,截至2025年初,累计拖欠金额已达15亿美元。 作为承担22%常规预算份额的最大单一出资国,美国的欠费行为被广泛视为一种政治策略。
自特朗普政府时期起,美国对联合国的态度愈发强硬。 美方声称联合国效率低下、开支浪费,且常与美国政策相悖。 但这并非真正原因。 分析指出,美国真正的目的是通过拖欠会费向联合国施压,表达自身不满,进而削弱联合国在全球事务中的影响力。
美国把欠费当作“遥控器”,试图以此操控联合国决策。 联合国宪章规定,国家连续两年欠费超应缴金额将失去投票权。 然而美国精心控制欠费金额,既表达不满又不踩红线,像一场“精心设计的数学游戏”。
中国的“无声抗议”
中国虽未第一时间缴纳2025年会费,但历史记录显示中国每年都会在年底前补齐款项。 2024年中国的会费就是在12月才到账,总额约4.8亿美元。
中国的延迟支付有其特殊原因。 一方面受国内财政流程影响,更重要的是对联合国不合理会费分摊制度的抗议。 2025年,中国的会费比例从2024年的15.254%大幅提升至20%,距离美国的22%仅差2个百分点。
中国驻联合国代表戴兵明确指出:现行会费制度存在严重不公,发达国家分摊比例下降,发展中国家负担反而加重。 中国经济总量虽位居世界第二,但人均GDP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差距。
俄罗斯的“现实困境”
俄罗斯的情况更为复杂。 俄乌冲突的持续发酵,使俄罗斯既要应对西方严厉制裁,又要承担巨额战争开支,财政状况捉襟见肘。 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了一万多项制裁,对俄罗斯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。
尽管俄罗斯未完全拒绝缴纳会费,却在积极推动“去美元化”结算,试图在现有支付体系之外寻找新路径。 这一做法既是俄罗斯应对外部制裁、保障自身财政安全的无奈之举,也反映出其在多边框架下寻求自主发展空间的战略考量。
危机中的联合国日常
财政危机已经深刻影响了联合国的日常运作。 维和部队的训练经费几乎见底,人道主义援助项目也难以维持。 在纽约总部,电梯停了一半,夜间加班得摸黑关灯。
甚至联合国总部食堂也因此受到影响。 一份三明治从8美元涨到了12美元,理由是“应对通货膨胀”。 清洁工玛丽亚已经三个月没拿到工资,她表示:“他们在里面讨论怎么拯救世界,可我的孩子还等着我买奶粉。 ”
最惨的是维和部队,因为维和预算占了联合国总支出的45%,直接被砍掉了3亿美元。 在刚果(金)的维和营地已经出现了缺粮的情况,士兵们每天只能吃两顿饭。
裁员与削减计划
面对资金短缺,联合国秘书处已经拟定裁撤2681个岗位的计划,同时还会在多个非核心领域收缩开支。 这并非第一次出现类似状况,但这一次的严重程度显然更高。
负责财政事务的联合国助理秘书长钱德拉穆利·拉马纳坦已向各部门负责人发出信函,要求执行秘书长安东尼奥·古特雷斯提出的计划,在2026年实现常规预算15%至20%的实质性削减。 各部门被要求在6月13日前提交具体削减方案。
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上月宣布,由于资金遭遇严重削减,尤其是美国政府大幅叫停对外援助,该机构裁员20%,即500多人,以解决资金缺口。
不平衡的负担
联合国财政危机暴露了国际秩序中的深层次问题。 2025-2027年,77国集团和中国的会费比额较15年前高近4倍,发达国家却逐年降低。 这种不平衡的负担分配正在加剧联合国的财政困境。
欧盟代表指出,这场危机“不是抽象问题,而是切实存在的运营风险”,不能将责任推给那些按时履行义务的国家。 然而现实是,大国博弈仍在继续,联合国的财政困境也因此难以得到根本解决。
配资炒股什么意思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