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嵬驿兵变中,为何禁军一定要置杨贵妃于死地?
让我们先明确一点:
处死杨贵妃是确保太子李亨无法回头、必须与唐玄宗彻底决裂的关键一步。这场看似由禁军自发的兵变,实则是太子集团精心策划的夺权行动。
参与兵变的禁军最担心的就是太子中途退缩。一旦皇帝与太子和解,这些已经举起叛旗的将士必将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。为了断绝这种可能,他们必须采取极端手段——杀死唐玄宗最宠爱的杨贵妃,以此彻底激怒皇帝,断绝父子和解的可能。
这一决策带来了双重效果:
展开剩余70%其一,痛失爱侣对唐玄宗造成致命打击。这位曾经意气风发的帝王瞬间苍老,精神崩溃,完全丧失了掌控朝政的能力。往日威严荡然无存,只剩下一个颓废的老人。
其二,这迫使太子李亨再无退路。对禁军而言,这确保了他们的安全——政变若半途而废,他们必将成为替罪羊。
更深层的原因是斩草除根的政治考量。禁军已经诛杀杨国忠,若不除掉杨贵妃,待局势稳定后恐遭报复。事实上,禁军做得极为彻底,不仅处死杨贵妃,还将杨家满门诛灭。昔日一骑红尘妃子笑的荣华,终成政治斗争的牺牲品。
这让人联想到玄武门之变。当时李世民在诛杀李建成、李元吉子嗣时也曾犹豫,但天策府众将坚持必须赶尽杀绝。这些追随者很清楚:若留下祸根,待这些子嗣长大,与皇帝和解后,功臣后代必将遭殃。正是这种考量,促使他们力劝李世民痛下杀手。
历史教训历历在目。神龙政变中,张柬之等人因未彻底铲除武氏势力,最终反受其害。当时洛阳长史薛季昶就警告:不除武三思,我等必死无葬身之地。可惜忠言逆耳,五位功臣最终皆遭毒手。
这些血淋淋的教训说明: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,心慈手软只会自取灭亡。正因如此,马嵬驿的禁军必须确保杨贵妃命丧黄泉,才能保全自身。
发布于:天津市配资炒股什么意思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