恩贾梅纳的夜晚,被三万人的呼喊声点燃。
乍得对阵加纳,世界杯预选赛。场上奔跑的球员和看台上沸腾的球迷,共同分享着一个崭新的国家荣耀象征——中国援建的恩贾梅纳体育场。灯火通明,设施现代,这在几十年来习惯了法国军事基地的本地人看来,是一种完全不同的“强大”的模样。
这声哨响,传到巴黎,听起来格外刺耳。
核心的靶子,从来不是一场足球赛,而是非洲萨赫勒地带的控制权。就在不久前,法国的军靴还在踏着这片红土地,三色旗是这里唯一的“国际认证”。从马里到尼日尔,再到布基纳法索,法国的军事存在曾是这片“反恐前线”的压舱石。
可现在呢?
巴黎的将军们和外交官们,只能通过卫星图像和新闻简报,眼睁睁看着自己苦心经营几十年的“后院”正在快速易主。法国士兵撤离时扬起的尘土还没落定,中国的工程师和建设集团就已经带着图纸和起重机开了进来。
一个走,一个来。一个拆基地,一个建球场。这种强烈的画面并置,本身就是一场不流血的权力交接仪式。
中国的策略是什么?很简单,却又让法国人无法模仿。
当法国还在用“安全”和“历史责任”这些宏大叙事来维系其影响力时,北京直接把问题拉回到了最朴素的层面:你们的人民需要什么?
他们需要工作,需要像样的公路,需要电,需要一个能在晚上为自己国家队呐喊助威的体育场。这些东西,法国人谈了几十年,给的却是幻影。中国人不怎么说话,直接用挖掘机和混凝土给出了答案。
这就是“一带一路”在非洲最锋利的逻辑:用基础设施建设,替换掉后殖民时代遗留的军事庇护。前者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交换,后者是越来越沉重的历史包袱。乍得的选择,其实是整个非洲大陆正在上演的一场“实用主义”革命。
体育场,只是一个缩影。
陕西建工集团,这个名字对巴黎来说很陌生,但对乍得总统府来说,它代表着效率和承诺。3.3万平方米的建筑,3万个座位,这不是一个小工程。它背后连接的是港口、公路、通信网络,是一整套“中国方案”的打包输出。
这套方案的诱惑力在哪?它不附加任何关于“民主”“人权”的政治说教。北京的态度很明确:我们是来做生意的,是来搞建设的,你们的内部事务,你们自己决定。
这种“互不干涉”的姿态,对于那些早已厌倦了西方教师爷指手画脚的非洲领导人来说,简直是久旱逢甘霖。他们要的不是另一个宗主国,而是一个平等的合作伙伴。
当然,棋盘上不止中法两家。
莫斯科的魅影也在萨赫勒上空盘旋。法国军队撤出留下的安全真空,很快被瓦格纳(现为非洲军团)填补。俄罗斯提供的是简单粗暴的硬安全——用枪杆子解决叛乱和恐怖主义。
于是,一个有趣的权力格局形成了:
中国负责“建设”,修路盖楼,提供经济发展的硬件。
俄罗斯负责“安保”,清剿武装,提供政权稳定的保险。
那么,法国和它背后的西方世界,还剩下什么牌可打?似乎只剩下“价值观”和“制裁”了。但这两样东西,既不能当饭吃,也挡不住子弹。
恩贾梅纳体育场的这场球赛,真正踢给谁看?是踢给乍得人民看,更是踢给爱丽舍宫看。它在宣告,那个靠几处军事基地就能号令非洲的时代,已经一去不复返。
最终,权力的本质是人心的向背。当一个国家的人民,在外国援建的体育场里为自己的国家队欢呼时,他们感谢的,绝不会是那个早已撤走的昔日“保护者”。
配资炒股什么意思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